无处不在的网络和多屏选择给消费者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给广告主和品牌商带来巨大挑战。我的受众在哪里?到底谁看了我的广告?
虽然相比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,当下中国互联网广告的整体收入仍低于电视广告(2015年互联网广告收入大约有320亿美金),但随着中国互联网人口的加速增加,广告主在这一载体的投入将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超越电视广告。
与此同时,基于手机屏幕的广告收入占互联网广告总收入的比例依旧较低,大约在25% 以下(2015 年大约12亿美金),相比之下,美国基于手机屏幕的广告收入占数字广告总收入的比例为54%(2015年290亿美金)。 试想中国移动互联网巨大的人口红利,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。
调查显示,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每天在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等平台上花费的时间平均都超过了100分钟。在中国,人们每天在智能手机上(170分钟)和电脑(161分钟)上的时间已经远超他们观看电视的时长(89分钟)。
多屏带来的是更加碎片化的收看行为。尼尔森的《多屏之争》研究报告还显示,当中国消费者独自在家时,64%的受访者选择电脑,选择智能手机的比例是40%;为了消磨时光,50%和58%的用户会分别选择电脑和智能手机来观看视频。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内,比如在等待朋友(62%)、等医生叫号(30%)、通勤(51%)、学校里(40%)、购物(41%)、运动时(30%)时,智能手机已经当之无愧成为用户观看视频的最重要媒介。且有62%的国内用户表示会在观看视频时浏览网页,这一比例依然高过全球平均的58%。
多种电子设备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,也为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提供了更多机遇。但与此同时,碎片化、多屏的媒体时代,也给数字广告如何能实现有效、精准触达带来了不少的挑战。就目前看来,尽管广告主们在互联网广告商的预算不断增加,其收益率却远低于预期水平。
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目前很多重要的市场,包括中国,都缺乏一个成熟的监测体系,来帮助和引导广告业的发展。
面对巨大的市场、以及广告主和品牌商们在数字领域越来越多的广告投入,对如何能够正确、精准地评估数字广告收视率的呼声也愈加强烈。对广告主而言,如何使他们的数字广告活动有效触达到他们的目标受众,同时还能避免将同一个受众在不同平台观看广告的重复计算,才是他们最大化数字广告投资收益率的前提。